理论学习

校长宋维明在201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2-09-08 点击数: ]

深化改革  协同创新

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在201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宋维明

一二年九月七日

 

同志们: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调整,我们迎来了新的学年。今天我们召开新学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这次会议正值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和60周年校庆筹备的关键时刻,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动员师生员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学校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的讲话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传达一下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22次会议的精神;第二总结一下上半年的工作;最后谈谈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2次全体会议主要精神

820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2次全体会议在武汉举行。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简要传达一下会议精神。

刘延东报告分三部分,一是对十七大以来5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结,提出五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大有作为、硕果累累;二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高校要努力做到“六个坚持”,即:高等教育要

1、坚持协调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包括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适应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主动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资源配置要体现质量导向,健全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坚持特色发展,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鼓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实行分类管理,争创一流。

4、坚持创新发展,激发学校办学的生机和活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

5、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高校面向科研院所、企业、地方开放合作机制,加快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

6、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科学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工作连续性、预见性、创造性和系统性,努力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讲话的第三部分是对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的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做了应询讲话,针对会前征询的意见和委员们提出的咨询建议,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2011计划’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政策支持与条件保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6个方面做了报告。

1、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应从六个方面入手找到突破口。1)要突出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2)要完善创新人才选拔体系(自主招生多样化);3)要建立杰出人才培养的特殊机制(实行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4)要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学位为主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转变、培养模式从以注重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转变、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向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转变);5)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力度(领导精力、资源优化、规划指导);6)要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内涵导向、分类评估)。

2、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第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第三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岗位分类管理、创新教师薪酬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流转退出机制)。

3、关于“2011计划”:一要把握推进协同创新这个主题;二要把握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这个根本出发点;三要把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这个核心任务;四要把握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这个改革重点;五是把握培养组建这个工作前提;六是把握建立协同创新模式这个关键纽带;七是把握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实施载体。

4、关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1)加强大学章程建设;2)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3)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4)加强学术组织建设;5)加大力度推进试点学院的改革。

5、关于政策支持与条件保障:1)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2)探索改革试点的政策突破:3)加强经费支持和监管。

6、关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1)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3)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会中,就2011计划、教师队伍建设等专题进行的司长专题咨询。最后袁贵仁部长就维稳工作做了专题报告,提出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旗帜鲜明和立场坚定,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权。高校要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前和会议期间的稳定工作,决不能让少数人扰乱思想、影响大局,决不能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要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管好学校的阵地,管住可能出的事。

二、上半年工作的简要总结

上半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以实施岗位聘任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把握国家和行业需求形势,扎实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林科技创新的重大部署以及教育部“2011计划”的实施,为行业特色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学校提出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今年学校先后与辽宁省林业厅、赤峰市政府等新签合作协议,与海淀区政府、广西林业厅、湖北林业厅等的合作项目稳步实施。学校抢抓协同创新的契机,迅速成立“2011计划”办公室,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加强与教育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深入凝练培育方向,加快协同创新中心的前期筹建,并以此为契机梳理整合校内学术资源,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突出

学校岗位聘任和薪酬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成果,有效激发办学活力。此次改革历时九个月,坚持“评聘分开”,突出学院主体,将设岗、聘用等权力下放学院。经过第二轮岗位聘任,所有教职员工签约入岗,同时实现了教职工津贴较大幅度的增长。对于激励工作动力,改善民生都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学校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许凤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公示中),刘俊国入选首届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建设实现新突破。学校审批引进第三层次人员2名,第四层次人员2名。补充教职员工87人,新进教师全部来自国内985211院校、中科院毕业生和留学人员,师资队伍学缘和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力度有所加大。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在林学专业试点实施大类招生。加大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3门课程列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0余种教材申报国家等部委规划教材,其中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8种。重视教学团队建设,1名教师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新增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确立59项校级教改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拓展梁希班的范围,新增园林设计类和材料类梁希班。强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园林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学校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被列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本科生招生质量稳中有升,本科一志愿录取率创历史新高达到99.85%,理科录取平均分高出重点线50.56分,文科高出37.01分,均创历史新高。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85%

研究生教育注重分类指导,提升质量。调整了研究生课程安排和实践实验,评选首批研究生精品课程,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修订学位培养管理制度,严把研究生毕业质量关。共计招收全日制硕士1267人,博士生265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381人,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建成远程培训平台,远程教育扎实推动。

国际合作交流和联合办学不断深入,继续推进与加拿大UBC大学的2+2合作办学和越南林业大学的2+2合作办学项目进程,启动“留学北林计划”,今年共接收30名海外留学生来校学习。成功举办国际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术研讨会、中日森林植被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活动。

(四)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科技成果产出

瞄准国家行业发展需求,统筹学科布局与资源分配。“211工程”三期完成校内验收及国家验收准备,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专家检查评价。把握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的契机,梳理学科特色,为学科调整做准备。

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新立项纵向科研项目102项,到账经费1.4亿元。累计发表SCIEI收录论文523篇;科研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河北平泉苗圃基地、木工车间基地,花卉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实践基地正式启用。出台科技奖励办法,规范科研奖励工作。以材料学院、工学院、园林学院、生物学院为试点,签署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责任书。

(五)扎实做好基建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教职工住宅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数百名教师喜搬新家,后续售房工作进行顺利。学研大厦工程建设严格按照程序完成二次结构、地下设备安装和大部分专业分包、材料设备招标工作。拟建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进入前期调研与功能确定阶段。校园总体规划已经报批,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后勤狠抓服务质量,稳定伙食物价;校园网络进行结构升级,数字一卡通二期工作继续推进;图书馆馆藏资源继续增加。林场共接待校内外教学实习5000余人次,举办“鹫峰梅花节”和“鹫峰生态文化节”,提升了林场的知名度。

(六)坚持科学管理,提升校务管理效益

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多方面筹措资金。上半年学校各项收入总计超过5亿元。加强节能节水工作,完成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修缮了西家属区道路。加强校务、信息公开,提升民主办学水平。档案管理、校医院、计划生育、居委会等工作有效加强。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7月,资产公司上半年收入2.2亿元。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战略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完善内部机制和规章制度。整合物业管理,加强校内东西家属区的管理。

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快速发展。上半年,辽宁、宁夏、湖北、河北、山西、云南等地筹备成立了校友会。教育基金会募集款项近150万元,发放奖助学金、就业基金共计109万元,受益学生1655人。

(七)党建不断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以落实教育部巡视反馈意见为契机,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继续深化,与北京建工学院党委中心组共建,建立中心组校外实践基地。推进竞争性干部选拔,配齐配强院处级领导班子,搭建干部多岗位锻炼平台,上半年共选派5名干部挂职锻炼。做好自查工作,认真迎接《党建基本标准》达标检查。抓好思想政治和新闻宣传工作,推动大学文化建设,重点开展“北林精神表述语评选”等文化活动。新获北京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召开2012年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学校与全校各单位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贯彻“主动、独立、前移、过程”思路,扎实推进审计工作。

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联系和队伍建设,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学习、帮扶与日常服务,成功召开第六届教职工第十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效做好离退休和工会工作。完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以优异成绩通过“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检查,建设和谐校园。

(八)积极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管理不断求新,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常抓不懈。制定管理规章制度17项。建立以班级为主要管理节点的学生管理体系。实施辅导员宿舍责任承包制度,倡导文明的公寓文化。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标准化建设,上半年共发放本科生各类奖助学金1133.5万元。

共青团工作突出品牌。绿桥、绿色长征、绿色咨询活动取得新进展。成功召开学校第十次团代会,党建带团建工作全面深化。

此外,学校各个部门和学院都牺牲了暑期的休息时间,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前期筹备,细化落实校庆筹备,为学校发展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职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

三、继续深化改革,高质量完成下半年工作

92日,学校召开了校党委常委会,深入研讨改革发展新举措,确立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思路为:下半年的工作以持续深化人事、教学和科研改革,切实抓好“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重点学科评审等重点工作,继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同时努力办好60年校庆活动,展示学校的风采和活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此,我重点强调十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抢抓机遇,完善“十二五”规划,全力以赴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

要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对学校“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反馈意见,抓紧完成规划修编,做好学科建设等分规划的制定。指导学院制定各项规划,形成校院两级协调一致的规划体系。

暑假学校已经召开了多次协同创新座谈会,充分研讨如何建立具有北林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立足我校学科特色,拓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空间,凝练方向、组织队伍、加强外联,设计体制机制新模式,基本完成“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方案,下一步将尽快成立具有北林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将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设计与学校重点科研平台体制机制改革衔接,推动后者的改革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载体和纽带作用,牵引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突破进展。继续扩大政产学研用合作成效,下半年争取与延庆县人民政府、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重庆南川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对于已经签署的协议,要组织有关学院抓紧落实,推动合作取得实效,实现双赢。

做好计划把握机会,组织力量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包括指南的参与、文本的完善等,要尽快落实,加快工作进度,力求突破。

(二)稳妥推进学科结构调整,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学科整体实力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抓紧规划新一轮“211工程”建设项目,科学编制新一轮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申报方案。整合学科资源,探索一院多所学科管理模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占领学术高地。及早谋划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申报,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平台、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成绩,为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统筹考虑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形成承上启下、相互促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贯彻落实高教30条,组织召开第十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总结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提出加强本科教学的新举措。本科教育质量保证既要体现在精英教育模式改革,如依托“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梁希实验班”、“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建设,探索本硕(博)统筹培养模式等方面,也要体现在大众教育模式的改革上。对大众教育来说,也要突出抓好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重视现代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建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好“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是我们必须尽快要完成的具体工作。

今后一个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任务比较繁重。首先要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统筹协调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分类施策;其次,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规范研究生培养的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自主设置,启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第三,继续强化学术性研究生科研产出的制度导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监督的水平,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继续教育要加强各类非学历高等教育类型的管理水平,保证和提高在读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继续促进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和平台的建设。

国际合作交流要推进与加拿大UBC大学以及越南林业大学的联合培养,形成交换生、联合培养生等为主的国际化高等人才培养格局。

(四)强化科研立项和成果产出,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在实现我校发展目标的进程中,科学研究工作至关重要,科研产出的规模和质量,决定着学校成长空间和平台的大小与层次,决定着发展的高度。因此,要把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看做是学校发展的两个车轮,两轮同时驱动才能奔着一个方向前进。在初步完成了岗位聘任制改革的基础上,要逐步实现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学院(国家级平台)为主体,学校、学院(国家级平台)、学科三位一体的体制;科研资源的获取要形成激励纵向与横向、组织与个人并行共同努力的机制。要继续加强科研战略的顶层设计,全力争取国家科技计划申报。校院结合规范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组织筹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促进南方、北方基地科研项目实施,组织做好2012年度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奖励的评审,力争实现高水平论文和科技奖励产出的新突破。加强科研与教学互动的导向,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

改革和完善各层次科研平台的运行体制机制,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国家级平台,真正发挥其品牌效益,促进学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学院为主积极培育省部级科研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应用。要瞅准时机,积极展开科技平台的立项建设,认真遴选,组织申报,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立项建设的新突破。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

师资队伍建设要落实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创新制度,坚持内培外引,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要进一步激发学院的积极性,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校内人才队伍培养。依托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梁希学者特聘教授计划,抢抓“万人计划”等契机,加强教学科研领军人物的培养。

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团队为出发点,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特别是围绕着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由高水平领军人物和各层次中青年研究力量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

人事聘任及绩效津贴分配改革取得了阶段成果,下一步要着力做好配套的奖励制度和机制的建设,科学地设计岗位聘任中期和期满考核制度,制定本轮聘期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办法,细化考核评价体系与资源配置体系管理及运行规则,强化动态管理。

(六)进一步做好基本建设工作,提升公共体系支撑学校发展的能力

坚持工程质量第一,加快学研大厦建设步伐,校庆前完成外立面主要部位亮相,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整体工程,确保20135月使用。稳步推进办公用房调整工作,科学制定搬迁方案,细化进度,确保向教学科研倾斜的优势资源真正发挥效用。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力争提高容积率,争取新的发展空间。全力争取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两项“十二五”工程的审批。顺利完成后续各轮次的售房工作。做好校庆前校园环境的维修、整理和美化工作。

健全公共体系。推动平安后勤建设,百分百保证饮食安全,继续稳定食堂价格,做好后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突出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提升馆藏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校园网内部结构,完成教师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数字校园升级。林场要继续做好教学实践服务,进行基本设施维修和防火准备,统筹做好林权证和土地证办理工作。

(七)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迎接党的十八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召开,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党建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积极建设和谐校园,为十八大的召开创造稳定的校园环境。积极号召和组织各级党组织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领会、宣传、贯彻,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

加强党建工作创新,推动我校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建设、廉政建设。做好教育部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加强对岗位空缺干部的遴选,选齐配强管理干部。修订和完善干部工作相关制度,做好年轻后备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创先争优成果,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党建达标评估。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要主动发挥组织、凝聚、推动作用,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和新闻宣传工作,推进文化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要重点落实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强化对基本建设工程、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推进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做好统战、离退休和工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抓好离退休教职工服务,继续推进老有所为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加强教代会建设。

(八)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学生管理服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筹备召开学生工作会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工作全过程,大力倡导“北京精神”和“北林精神”。加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倡导良好的宿舍文化。提升学生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开展以“资助十年”为主题的总结活动,加强和改进学生资助工作。做好国防生培养、国防教育和冬季征兵入伍工作。以学术道德建设和专业素养提升为重点,做好研究生思政工作。

继续推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合理布局,力争新签20个生源基地。与合作中学构建长效的合作机制。强化就业宣传,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到主流行业就业,保持就业的高质量。

共青团工作要围绕理想信念、社会实践、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等内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保持青春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生工作无小事,特别是这学期重点关注学生的稳定工作和做好60校庆志愿者工作。

(九)推进校务的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学校管理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进机制整合与制度化建设,启动北京林业大学章程的制定工作。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要在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中,加强和改进“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高质量做好财务和产业工作。做好2013年预算编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继续拓展资金筹措渠道,规范财务管理。继续加强产业发展,抢抓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项目带动企业发展。抓好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入园,积极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做好校务日常管理。落实《党政公文管理条例》,修订出台《北京林业大学公文管理办法》,结合“公文质量年”活动,狠抓公文规范,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建立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推动民主办学。

充分利用校庆契机,做好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的工作,将校友工作纳入学校开放办学的战略体系中来,挖掘和发挥校友资源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结合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改革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高等教育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加强体育锻炼,关注教职工健康,做好校医院、计划生育、居委会、林大附小等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我们将改善和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待遇及工作条件,作为努力的重要目标,因此,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推动发展、保障发展的同时,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十)广泛凝聚力量,举全校之力办好60周年校庆

同志们,还有39天即将迎来北京林业大学六十周年的建校庆典,校庆筹备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学校确立的校庆工作思路是“弘扬学术、彰显成就、凝聚校友、谋求支持、促进发展”。希望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要本着“校荣我荣”的工作态度,尽己所能,充分融入到校庆的各项筹备工作之中,充满激情、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营造人人关注校庆、人人参与校庆的生动局面,为北林六十华诞献礼。

同志们,回顾学校六十年发展,学校在坎坷中前进,在困难中自强,从北京的西山到云南的楸木园再回到肖庄,从低矮的木板房到高耸的学研大厦,北林人坚持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豪迈情怀,书写了辉煌的奋斗之路。在这个学校发展史的关键节点上,让我们大家发扬北林精神,勇敢地担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脚踏实地,务实工作,以学校优异的发展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早日把北京林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